5月31日,記者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舉行的2019年“文化和自然遺產日”新聞發布會上獲悉,我國目前共擁有53項世界遺產,其中自然遺產13項,自然與文化雙遺產(簡稱“雙遺產”)4項,雙雙位居世界第一。自1985年12月加入《世界遺產公約》以來,中國已成為世界遺產數量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。
中國是名副其實的世界遺產大國。據介紹,中國的世界自然遺產囊括了自然遺產、雙遺產和文化景觀等以自然特征為基礎的全部遺產類型,涵蓋了自然美、地質地貌和生物生態三大突出價值的全方面。中國加入《世界遺產公約》33年來,依托風景名勝區等法定保護地體系,通過加強法制建設、設立管理機構、強化技術支撐說,已初步建立起符合中國國情的世界自然遺產保護機制。
國家林草局自然保護地管理司負責人表示,與文化遺產相比,自然遺產范圍大、分布廣,在監督管理、調查研究、申報等方面難度大,且多數處于經濟欠發達地區,保護與發展的協調難度大。此外,自然災害、氣候變化等也可能威脅自然遺產的安全。今年,國家林草局將結合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,啟動相關法律法規修訂工作,并通過進一步加大監測力度,對管理從業人員進行專業培訓等,切實保護我國的自然資源和自然遺產。
自2017年開始,我國將每年6月8日設為“文化和自然遺產日”。